宠物狗植入芯片是什么原因?
“宠物狗被强行注射芯片”这件事,其实主要涉及的是动物福利与生物安全问题两大方面。 在介绍这两方面之前,有必要先简单了解一下所谓的「宠物芯片」到底是什么。 所谓「宠物芯片」,实际上就是电子芯片通过针剂形式注入动物体内。 在芯片内会存储动物的相关信息,如姓名、品种、性别、出生日期、免疫情况以及主人信息等。 这项技术最早可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起初仅应用于研究领域。 目前大多数宠物芯片直径约 1.5mm,重量不到 3g,体积大约相当于两个药丸,可以轻易地被刺入动物的皮下组织。
当兽医或动物收容所的工作人员给狗狗注射芯片的时候,通常会用一种特制的注射器,将芯片放入皮肤与肌肉之间。 由于芯片体积极小,这种注射器前端特别细,推针的过程并不会很痛,之后狗狗也不会发现异样。 当狗狗被人抚摸的时候,芯片会被摸出来;如果狗狗舔自己的皮肤,也会把芯片吃下去,最终到达消化道里面,随着粪便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芯片虽然最终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但其中并不包含任何可被生物降解的塑料材质,也就是不能腐烂。 也就是说,这些芯片就像人类做胸片或者 X 光时所用的 X 线片一样,只是起到了一个标记的作用,无法自然降解,最终会随着粪便被冲进下水道,也可能随着垃圾被填埋或焚烧。 目前,国内并没有对这类芯片相关的统一立法,因此关于其应用的尺度,大多由各地自行制定地方性法规进行约束。
比如在深圳,除非特殊说明,为犬只注射芯片均属于违法之举;而在北京,如果养犬人不按规定及时注销已逝犬的信息,会给犬主的征信记录带来负面影响,并处以警告,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如果遇到强制注射的情况,可以先拨打当地政府的监督电话反映,或者直接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
除了动物福利之外,宠物芯片背后所隐藏的生物安全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芯片之所以能够顺利地进入生产环节,背后的推手就在于数字化浪潮下,各国对于供应链生物安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