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绑耳朵要多久?
在我们中国传统的看法中,狗是有灵性的动物,有时甚至被人们看成是人类的守护神,人们有时将狗戴在脖子上,以求避邪,这就是“挽耳”习俗的雏形,这种把狗当作守护神的信念由来已久,在安徽省的徽州、绩溪、屯溪等地尤为盛行。当地还相传着“挽耳立忠孝,弃耳招祸殃”,“ 挽耳保吉祥,弃耳遭祸凶”的民谣。特别是在农村,逢年过节,有宴席时必养客狗,宴请开始时要把煮熟的狗肉给酒醉的客人们吃,即“热狗”。吃“热狗”有“福气”,“运气”的意思。
而至于为什么把狗的耳朵绑起来,就与徽州当地的“鲤鱼挡灾”的传说有关了。相传古时有一户大户人家,财主十分好赌,输掉了全部的家产,还在外面借下了巨额的债款。讨债的人追得急,财主不得不仓惶出逃。逃走时,带着一只怀了七、八月孕的小母猪。他怕人追来,就将猪笼挂在树上,把耳朵捂在猪耳朵上,偷听树下的动静。到了临产时,他正好躲进一间破茅厕里,准备产下小猪来卖,换些银两逃难。隔日,讨债人果然追到茅厕,见无人,便破窗而入,将茅厕里的肥猪打得鲜血淋淋。赌徒失魂落魄,抱着死猪回到家,将猪皮剥下,煮熟切好,派人捧到赌场上,谎称是自己的小公子,为了感恩,特来孝敬各位大爷。众人吃了,赞不绝口。随后,财主又端出猪肉原样,混在赌胜者的赢财中,分给了众人。以后,人们索性在“鲤鱼”的尾巴上吊一根狗耳朵,称作“乖耳朵”,为的是使耳朵能“听得进,听得懂”,以此避祸得福。这一习俗逐渐流传开来,并在徽州逐步演变为用红豆做成狗耳朵的形状,绑在狗的耳朵上。如果耳朵上没绑耳朵,小狗的胆子变得非常小,见到生人就咬,所以从徽州出来打工的老乡们为了让他们带的护卫狗怕人,都把它们耳朵用红(色)绳绑好,这样就变得“听话”了。另外也是为了掩盖狗身上的土杂气,毕竟长途运输及斗狗是会让狗满身散发出一种不该有的气味。
而现在,这一习俗已经不那么严格了,许多人为了美观,也将狗耳朵上的“狗箍”拆除,但每年端午节,在当地,人们仍然会将这种纪念鲤鱼避灾的“耳粽”包在粽子里送给亲朋好友,以求吉祥。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