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牙齿长在喉咙?
异尖线虫(parasite)是海兽胃线虫属寄生虫的通称,俗称“海兽胃里虫”、“海兽胃线虫”或“海兽胃蠕虫”等,主要寄生在海洋鱼类和海洋哺乳类的消化道里。 异尖线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的异尖科。根据其幼虫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海兽胃线虫属、异尖属和弯嘴异尖属3个属;其中海兽胃线虫属的寄生虫又可根据其雌雄生殖器形态差异而分为6个亚属。 根据我国水产养殖动物常见寄生虫的调查结果,在海鱼胃肠道中异尖线虫的主要感染率在80%以上[1],而在海水养殖的虾、蟹、海参、珍珠贝类中也有较高的感染率。
异尖线虫的成虫体长一般为2~4mm,宽约0.25mm。全身呈长圆柱状,背面隆起,腹面较平,有口吸盘及腹吸盘各一个。整体外观呈哑铃形(图1) 。
其口吸盘位于前端,圆形,有边缘唇。后端为腹吸盘,椭圆形或肾形,略大于口吸盘。腹吸盘与口吸盘之间有一短管,称为咽锥体,由5~7个圆形的瓣膜所组成,可开合,是消化道与咽锥体的开放通道。 异尖线虫的消化管很长,且能够曲折盘旋,因此具有很强的消化功能。它以海洋生物为原料,只需几分钟即可消化完毕,并从中获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异尖线虫无骨骼系统,但具有特殊的运动方式以适应不良环境,逃避敌害。它的身体能作往复运动,也能作旋转运动,还能以背腹卷曲、侧弯、头尾翘起以及躯体弯曲等多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当受到刺激时,它会迅速地收缩肌纤维,使整个身体蜷缩起来,同时头部及口吸盘深人肠道壁内,以防止被消化液分解破坏。
盲鳗共96种。鳗鲡目分盲鳗亚目和鳗鲡亚目,两个亚目差别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特征:两侧椎体在腹面愈合,称为混合椎体。盲鳗的身体都生有黏液腺,能分泌大量黏液。在动物界的分类系统中,鳗鲡目与七鳃鳗目合为无颌纲,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因为低级,所以它们都没有成形的颌。
成年鳗鲡体长一般约600毫米,幼鱼较小。鳗鲡栖息于大陆架浅海,进入江河或湖泊等淡水域中成长,成熟后回到海中交配产卵。卵子漂流到沿岸浅海边后,孵化出幼鱼,幼鱼再逆江河而上,进入淡水成长。人们所吃的是在江河、湖泊生长的鳗鲡幼鱼和成鱼。性凶猛,多在夜间活动,以鱼虾和软体动物为食,也吞食死亡的水生动植物。分布于北纬70°—60°和南纬50°—40°之间,除波罗的海外,各大洋均有。中国主要产于长江、钱塘江、瓯江、珠江、闽江等河口和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淡水水域。
它长着一条很像蛇一样的鱼身体,长着蛇一样的脑袋,它身上除了尾部有一道道宽宽的横纹之外,其他的地方光滑得出奇,还带着点粘手。在脑袋的前边,它长着一对小得出气的小眼睛和一张吸盘一样的口。
它是怎样吃东西的呢?先用吸盘把大鱼的肚子吸住,然后它就从空隙之间伸进自己没有骨头的脑袋,再把带着锯齿的嘴巴张开,伸出舌头,用带钩子的舌头把大鱼的内脏拉出来吃掉。有人还看见盲鳗不是从大鱼的嘴或肛门进去的,它是从大鱼活着时候的伤口钻进去的,它吃饱了以后,从大鱼的嘴里钻出来,还顺便把大鱼的舌头也给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