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犬白细胞是多少?
犬的正常白细胞总数平均为(8.0-15.0)x10^9/L。家养宠物犬种类繁多,不同品种和生理状态的犬白细胞总数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检验时,应结合该犬的生理状态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通常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犬的白细胞总数会显著增多。发生寄生虫感染、病毒性传染病和严重败血症等病变时,由于机体组织破坏严重,犬的白细胞出现消耗,导致白细胞减少。此外,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也会使白细胞减少。
根据细胞质中嗜色颗粒的成分和着色差异,将粒性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犬体内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
中性粒细胞:正常犬的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发生炎症反应时是重要的应答细胞,细胞核形态多变,根据核的凹陷程度,分为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和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可视为未完全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当机体发生严重感染时,大量中性粒细胞释放进入外周血中,导致外周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即出现核左移现象。此外,还可见到一些细胞核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称为核型右移现象。同时可伴随细胞质老化、退行性变等问题。因此,中性粒细胞的左移通常提示机体存在炎性反应,而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增多提示造血功能不良。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犬的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4.0%,发生寄生虫病和过敏性疾病时增多,与中性粒细胞共同作用,清除异物和炎性因子。此外,在严重细菌性感染的后期,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大量使用,也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嗜碱性粒细胞:在犬体内,通常仅在骨髓中见到嗜碱性粒细胞,外周血中罕见,细胞质内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可与肥大细胞产生相似的作用,释放组胺等炎症因子,加剧炎症反应,常提示发生严重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