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为什么会有低血糖?
这个得从血糖说起,人体血糖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激素参与,也有神经参与。 吃进肚子里的碳水化合物会从细胞进入血液,此时胰岛素会把细胞吸收到的葡萄糖运送到各个组织器官去利用,而胰高血糖素则负责把血液里已经使用的葡萄糖送回细胞里去。 同时,大脑里有个神经元能够感知血浆中葡萄糖的水平,进而通过下丘脑和胰腺影响胰岛素的合成与释放。
如果进食后体内血糖升高,为了降低血液中过高的血糖,神经元会发出信号给胰腺,使胰高血糖素大量释放,从而加速了血糖水平下降,同时,胰岛素受到血糖浓度变化的影响也会发生改变(不是完全受血糖浓度的调控)。 当血糖降到正常范围值时,神经元才会停止发信号,而这时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开始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即胰岛素促进血糖的吸收、利用;而胰高血糖素则促进作用不明显。
然而当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比如长时间不吃饭或者只吃了很少的食物,这种情况下,由于食物摄入不足,机体需要调节血糖含量,于是胰高血糖素被大量激活,从而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继而导致血糖上升。 而一旦进食,消化道迅速吸收糖类进入血液,此时血糖升高,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受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影响,开始起作用,一方面抑制胰高血糖素的活性,另一方面促进肝脏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并将血糖转化为氨基酸、乳酸或丙酮酸等生成能量的物质进行储存。 对于长期禁食或少吃食物的动物(如狗狗),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体内的胰高血糖素是不断升高的,而胰岛素则有减少的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导致了动物出现低血糖。 这时候如果有适当的食物给予它们补充能量,机体的血糖逐渐升高,胰岛素也逐渐恢复,胰高血糖素开始减弱,血糖达到一个生理范围内平稳的状态。
所以,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犬的低血糖是由于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胰高血糖素相对胰岛素过量引起的。而在饮食充足的情况下,两种激素处在相对平衡状态,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