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画眉是什么虽意思?
“画眉”就是“画眉鸟”的简称,是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重要题材之一。 由于文人画在宋朝已经兴盛起来,所以文人的审美趣味和绘画风格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南宋马远《山水清趣图》中,远处坡石上有一小鸟,正是以“画眉”入画的范例。虽然此图主要景物的用色极其清淡,近处树木的树根、石头都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轮廓,但是远山却以浓重的颜色渲染,并用淡墨细笔勾出轮廓,显得远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画面整体给人一种疏朗明快的感觉,这正是文人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美(唐寅《事茗图》)。
这种审美情趣的影响非常之大,以至于元代王冕《梅花屋图》中远处的“闲花”,明代吕纪《牡丹锦鸡图》中雄鸡背部斜插着的“小雀”,清代沈铨《松鹤延年》中的“雏鸡”,无一不是“画眉”的形象。 除了受到文人画影响之外,我国民间崇尚“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画眉"也有很大的影响。古人认为,天在上为阳,地在下面为阴;山位于天地之间,所以也是阴;而人处于中央,与山一样高,也就实现了“阴阳平衡”“天人合一”。所以古人作画,总是尽量把山画出阳刚之气,把人的位置放到接近山的部位。这就导致了“画眉”(这里主要指鸟类)往往被安排到了树的上方或者中间位置,而不再是宋元时期那样在树端的边缘地位(参见本文配图南宋《山水清趣图》)。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以外,“画眉”进入中国画中还因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毛笔。中国人发明了纸和毛笔之后,才创造了至今令人神往的中国水墨艺术。而“画眉”这一题材,恰恰最适合用水墨来表现。首先,它体型不大,足以驾驭宣纸上的大笔墨;其次,它的羽毛富有变化,而且身体结构又适合进行夸张变形。所以,历代画家都对“画眉”青睐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