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品种的鸟适合养?

萧溪萧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适合”二字入手 题主应该是指“适合家养的鸟类”吧! 那么,什么是家养? 家养,简言之就是:人为干预下(如投喂、笼养),鸟类可以在人类住所内正常生活且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繁殖状态。 能够实现上述条件的鸟类,都可以成为“适合家养的鸟类”。 从这个角度来讲,适合家养的鸟类其实很多,例如我们常听的雀形目鸟类(Passerer)中的所有科的所有属的鸟类。这些鸟类的特点就是体形较小,性格活泼,喜欢热闹,爱叫唤,以草虫等为食,行动主要是地面行走或者灌木间穿梭,有些还会爬树。其中不少种类在野外也是群居性较好,比较容易接近的。

这类鸟在野外也容易获取,容易饲养,比较容易驯化。你甚至可以认为它们是“适合家养的鸟类”。 但是,本问题问的是“什么品种/类型的鸟适合养?”所以上面讲的这些都不是“品种”,只能算是“物种”,或者说“类属”。要说“适合养”的话,显然还得从“品种”(varieties)/“类型”(types)(这两个概念在动物分类学里是很重要的两个概念,但此处为了表述方便,我统一用“品种”代替)的角度去考虑。

所谓的“品种”或“类型”,指的是个体之间的变异达到一定程度,已经可以明显影响生存能力了,并且这种变异可以通过生殖传递。 也就是说,一个物种内的不同品种之间,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适应上和外观上的差异,而不同种的物种之间,差异就已经相当大,几乎不可能交配繁殖了。对于人类而言,常见的鸟类里面,大部分情况下,能观察到的一个种里的多个“品种”的情况。

这些“品种”“类型”的区分,对鸟类而言很重要的,因为它们代表了这个物种的自然选择历史,反映了该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情况。同时这些差异也会影响到它们的行为表现——毕竟,在自然环境中,它们得为自己的“品种”负责。 但对于人类来说,要养一只小鸟,是否要考虑它的“品种”呢?我的回答是:不一定! 为什么我不主张只考虑“品种”的因素?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养的小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属于”某个物种。

人的存在对鸟类自然种群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到足以改变遗传变异性(降低基因多样性),影响性别比例,导致近亲繁殖增加概率。如果人不介入,这些鸟肯定可以找到合适的伴侣,进行有规律的生殖繁衍,一代代下去,性状会发生随机突变,会逐步趋于完美,来适应周围的环境。但是人介入后,这种自然选择的过程就消失了,基因多样性会降低,近亲繁殖导致的遗传缺陷会增加。

所以,很多看起来挺漂亮的“品种”,有可能其实是在近亲繁殖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的选择之后才形成的。对于鸟类本身而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所以我说,不一定要考虑“品种”的因素。 那要不要考虑“类型”的因素呢?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可能更喜欢观赏性强的,就喜欢把重点放在“类型”的选择上。但我还是建议,尽可能选择“品种”,而不是“类型”。理由同上。

穆野夫穆野夫优质答主

常见笼养鸟品种:最先被人类笼养的鸟是八哥与画眉。后来的笼养禽鸟,多出自鸣饲养高手或鸟类商人从野生鸟类中反复优选出来的。常见的有百灵、黄鹂、云雀、红雀、山雀、柳莺、绣眼、绿啄木、蓝喉太阳鸟等。还有从国外引进的金丝雀、虎皮鹦鹉等。

常见群养鸟品种:主要是各种麻雀类及一些体型较小的鸟类,如朱嘴雀、山雀、红腹锦鸡、绣眼鸟、红交嘴雀和棕头鹃等。

常见的观赏鸽:各种观赏鸽来源于巿鸽即家鸽,已有50多年的人工饲养与优选育种历史。常见的有信鸽、翻羽鸽、扇尾鸽、凤头鸽、虎斑鸽、蓝白鸽和白羽文鸽等。信鸽因有远飞归来的习性,因此训练后可用作传递信息或进行长跑比赛,成为极佳的飞禽宠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