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代表什么动物?
根据《黄帝内经》“中央,其色黄,故令金花”以及“中央生湿,湿盛则腐,……臭如朽木、污泥”的记载,将中央对应的脾与胃的颜色、气味与脾土代谢产生的垃圾相比较,来获取对中焦湿热程度的判断信息。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素问·五脏生成篇》日:“中央者,五行脾土之道,五气归属之中,四时生长收藏之内,五味归运之处,阴阳变化之理,五脏功能之所,故谓之中心。” 由此可知脾脏在人体五脏中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厥阴病篇》提到:“中人年五十,上实下虚,故病少腹大、小便难。”张景岳注云:“此脾病不能化水谷而为血气,但化其糟粕,由大肠而下,所下者皆浊秽恶物。脾虚气陷,故令人少腹大而小便难。” 又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五脏元阳不足,病有积聚。”“男子五脏之气,虽虚,然阳气在下,积寒在上,肠胃之气不行,而病痞满。”
以上所述为古人通过观察人体气色、闻气味以及身体感觉等综合判断脾胃虚弱的基本方法。 在临床上对于中焦湿热的判断主要依据下列症状:
(1)舌苔黄腻。
(2)渴不多饮。
(3)腹胀、纳呆恶心、大便黏滞。
(4)形体渐见丰满。 除上述症状外,还可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及饮食习惯等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湿热之邪较为轻浅的患者,可采用食疗、药膳等方法予以治疗;对于湿热之邪较重的患者应及时服用药物对症治疗,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甜食和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温作用的食物,如苦瓜、冬瓜、丝瓜、西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