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肝脏能吃吗?
先说结论:动物肝脏可以适量吃,但不建议多吃。 首先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食物都要控制在合理的摄入量范围内,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搭配原则,成人每天应该摄入500g左右的食物,如果按一日三餐计算的话,那么每餐应该摄入167g左右的食物。
以肝为例,成年人每日不宜进食的猪肝量应控制在50~100g(2-4两)之间,即相当于半个至一个鸡蛋大小,或250~500g(半斤到一斤)的鸡肉、猪肉或者牛肉等。而常见的猪、牛、羊肉这类红肉,每一百克里面就含有200mg以上的铁质了,再加上蔬菜、坚果等富含铁元素食物的摄入,一天吃一两左右的肝脏,基本上就不会再有缺铁的风险。
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数据模型,具体还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反应来决定。比如吃了少量动物内脏后,没有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第二顿饭正常就餐,并且没有出现睡眠不佳、精神萎靡的情况,就说明今天的摄入是安全的;反之,则是不安全的。 不过要提醒的是,虽然动物肝脏有一定营养价值,但是其含有的胆固醇和嘌呤含量都比较高,因此不适合大量经常吃,尤其是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痛风患者,更应该严格控制。
动物的肝脏,除了动物本身的血液循环外,还管理着自身的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糖类代谢和维生素类代谢及分解、合成等十分繁杂而重要的工作,同时又担负着彻底解毒的功能。因而,上述两类毒素,除了在它本身的组织内聚集外,还有可能通过这些代谢途径转移到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血液中,所以肝内往往累积的毒素比一般组织中累积的要多几十倍乃至上千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般情况,无论什么动物的肝,还是少吃或不吃为好,从安全卫生角度上也应当这样。
我们提倡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动物肝脏是动物体内一个重要的解毒器官,在日常生活中偶尔食用一下问题不大,因为目前来说科学还无法证实一次性摄入的这些代谢产物和毒物会给我们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是,考虑到动物肝脏的这种生理功能,加之动物在饲养过程中会接触农药、杀虫剂、抗生素,代谢进入体内的这些毒物最终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同时肝脏本身也易被某些病毒感染,所以我们建议尽量少食用。从营养的角度讲,动物肝脏中胆固醇比较高(平均每100g含350mg左右),所以像高血脂和胆石症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尤其不宜食用。如果想补锌或补铁的话,其实有很多其他的食物来源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而无需必吃动物肝脏!